我们假设一下,此刻在长三角某汽车工厂的AI质检车间,一台搭载了端侧推理能力的检测设备正在以每秒30帧的速度扫描车身焊点——过去需要3名工人2小时完成的检测任务,如今在智算算力的支撑下只需8分钟,且准确率提升至99.8%!但如果我说这不是未来场景,而是智能算力渗透产业后的真实切片呢?
当国务院提出2027年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突破70%,当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中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已达788EFLOPS(FP16),整个计算产业正站在“从技术突破到行业落地”的关键拐点。但拐点之下,从业者们却面临着相似的困惑:超节点架构如何真正适配工厂的异构算力需求?大模型进车间、进诊室时,怎么解决与现有生产系统的适配难题?液冷技术落地时,工质兼容性与成本控制如何平衡?
这些困惑的答案,或许藏在即将于11月深圳启幕的一场计算产业盛会上。
算力驱动时代:三个不可逆转的产业趋势
当下的计算产业,正被三个清晰的趋势推着向前走,而每个趋势背后,都对应着从业者的实际需求。
第一个趋势,是大模型从“工具”变成“操作系统”。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卓、iOS承载了所有APP,现在的大模型正成为智能应用的底层平台——金融机构的风控模型、医院的辅助诊疗系统、工厂的生产调度算法,都在基于基础大模型做垂域适配。截至2025年6月,工信部备案的行业大模型已达433款,4-6月新增93个,但“怎么把大模型嵌进现有生产流程”,仍是多数企业的痛点。
第二个趋势,是算力需求倒逼“超节点”成为新底座。传统单一节点的GPU/NPU服务器,已经扛不住大模型训练、多模态推理的极致性能需求。现在行业里流行的做法,是把多个高性能计算节点通过超高速互联总线整合成“超级计算机”——比如华为用384颗昇腾910C芯片组成的超节点,整体算力能达到英伟达GB200机柜的1.6倍。但超节点的互联延迟、集群稳定性,仍需要更多产业实践来优化。
第三个趋势,是智算中心必须走向“低碳化+集约化”。随着单机柜功率攀升至30千瓦以上,传统风冷已经满足不了散热需求,液冷成为必然选择;同时,模型算力利用率(MFU)的提升、能源消耗的控制,也成了智算中心运营的核心指标。但很多企业在改造时发现,液冷技术的进场速度、故障排查难度,远比想象中复杂。
这三个趋势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大模型需要超节点提供算力,超节点需要智算中心做支撑,最终都要落到“如何服务行业”这个核心上。但落地过程中的技术瓶颈、生态适配难题,单靠企业自己摸索,成本太高、周期太长。
破局需要“场”:为什么产业需要一场深度对话?
前段时间和一位制造业CIO聊天,他提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想把AI质检模型部署到车间,但端侧推理的算力不够,找了几家算力厂商,方案要么不兼容现有设备,要么成本超出预算。要是能有个地方,让我们直接和超节点技术厂商、推理方案提供商聊一聊,甚至上手测试一下,就省太多事了。”
这其实是整个产业的共性需求:当技术趋势遇上落地难题,需要一个“场”来连接供需、解决问题。而即将在11月7-8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召开的2025全球计算大会(CGC2025),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场”。
不同于传统的行业会议,这次大会由中国首个计算领域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全球计算联盟(GCC)主办,走的是“问题导向”路线——主论坛会发布覆盖东南亚、中亚等区域的计算产业报告,还有算力经济、异构算力的前沿研究成果,能帮从业者看清趋势;六大分论坛覆盖智能计算、具身智能、液冷技术、CloudDevice、机密计算与AI云操作系统,则直接对准痛点,比如智能计算分论坛会拆解国产算力优化、低精度计算的关键技术,液冷分论坛会发布“零等待零故障”的过检清单,具身智能分论坛则聚焦工业场景的“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等等。
更重要的是,这次大会不只是“听报告”。比如在“GCC年度主题展区”,有CloudDeviceXR互动体验区可以直观感受端云协同的效果,有智算迷你开发实验室能上手测试推理模型,甚至还有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互动演示——对于想落地技术的企业来说,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比单纯的PPT讲解更有价值。
不止于参会:这场盛会能给从业者带来什么?
对于计算产业上下游的从业者来说,这场大会的价值或许可以归结为三点:找方向、解难题、对接资源。
如果你是技术负责人,在智能计算分论坛能听到国产算力适配的实战案例,在AI云操作系统分论坛能了解算力互联网的调度逻辑,这些内容能帮你避开技术选型的坑;如果你是企业决策者,主论坛发布的《2025全球计算产业应用案例汇编》里,有金融、医疗、能源的落地模板,能为企业的数智化路线提供参考;如果你是解决方案提供商,展区的沉浸式体验能让你直接触达潜在客户,比如制造业客户可能会在机器人互动区对你的具身智能方案产生兴趣。
更贴心的是,大会还考虑到了参会的“体验感”——展区里设置了AI智能按摩椅休闲区,还有3000份打卡互动礼品,忙完一天的交流后,能有个体验和放松的地方,也算是产业会议里的小惊喜。
回到开头打比方的那个汽车工厂AI质检案例,其实它的解决方案就来自GCC前段时间活动上的一次对接:算力厂商通过超节点技术优化了推理性能,设备厂商则根据工厂需求做了端侧适配,最终实现了效率提升。这或许就是这类产业盛会的意义——把分散的技术、需求、资源聚到一起,让趋势落地,让难题有解。
11月的深圳,正好是秋意渐浓的时候。如果你也在为算力优化、大模型落地、智算中心改造等等问题而困惑,或许可以来这场大会看看——在这里,你遇到的问题,可能刚好有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你寻找的资源,可能就在某个分论坛或展区里等着对接。毕竟,产业的进步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同频共振。
扫码报名2025全球计算大会(CGC2025)

另外提供一份清晰的大会指南,方便你参与:
时间:11月7日-11月8日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三路111号)
主办:全球计算联盟GCC
受众:计算领域产业领袖、头部企业代表、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生态伙伴、开发者群体、高校科研专家及权威媒体代表等
日程安排:*以实际发生为准

更多大会相关信息你也可以前往大会官网(https://cgc.gccorg.com/)及全球计算联盟官微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