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重塑核心:新一代数据库与存算分离,定义金融科技新底座

在数字经济的洪流中,金融行业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心。实时交易、个性化服务、智能风控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不仅是对业务模式的挑战,更是对底层IT基础设施的极限压力测试。在这场考验中,作为金融系统心脏的核心数据库及其承载架构,正经历着一场从内到外的革命。新一代数据库与存算分离架构的崛起,正成为决定未来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关键。

在日前于苏州召开的2025智慧金融核心数据库转型实践研讨会上,来自业内专家、行业领袖、金融科技管理者等围绕核心数据库改造的前沿趋势与落地实践展开深度探讨。

传统核心架构的瓶颈与突围

长期以来,金融业的核心系统构建在紧密耦合的传统架构之上。这种模式在过去的稳定环境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但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其固有的瓶颈日益凸显:

性能瓶颈:资源扩展的能力有限,难以应对洪峰交易压力。

敏捷性缺失: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单体式架构,使得新业务上线和功能迭代周期漫长,无法跟上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运维复杂性:软硬件高度绑定,故障排查困难,系统维护窗口长,对业务连续性构成潜在威胁。

整体而言,随着数据库持续创新升级,存算一体架构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一体化扩展,副本数多,坏盘、慢盘,缺乏硬盘健康管理能力等带来的数据库可用性降低,资源利用率低,运维复杂度高等问题日益严峻。

突围势在必行。金融行业已形成共识:推动核心架构的升级改造,不是一次技术组件的简单替换,而是一场深刻的架构革命、理念重塑和核心竞争力的再造。

新范式崛起:存算分离奠定金融架构新基石

在这场架构革命中,“存算分离”正从一个技术选项演变为行业的主流共识。它将数据库的计算和存储节点分离部署,为金融这一对稳定性和弹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带来了四大核心价值:

📍 极致的可靠性:金融业务,数据安全是底线。专业的存储具备6个9高可靠性,可靠性的提升可减少数据库部署冗余副本的数量。通过存储层高效的数据复制技术,可以轻松构建“两地三中心”或“同城双活”的数据中心,实现关键业务RPO=0。这种架构上的故障隔离能力,是保障金融命脉安全、稳健运行的基石。

📍 灵活的弹性伸缩:金融业务的波峰波谷特征愈发明显。存算分离允许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独立、按需、在线扩展。当大促活动来临时,可以迅速增加计算节点以应对交易洪峰;当数据量增长时,可以平滑扩容存储空间。这种资源的高度弹性匹配,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TCO。

📍 简化的运维管理:计算与存储的解耦,使得故障域更加清晰。无论是数据库软件升级,还是存储硬件维护,都可以在不中断整体业务的情况下进行,大大简化了运维的复杂性,提升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 开放的生态承载:存算分离的开放架构,能够更好地承载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无论是支撑稳态业务的集中式数据库,还是服务于敏态创新的分布式数据库,都能在这一架构上高效运行,为金融机构选择最适合自身业务的技术路线提供了灵活性。

引擎进化:数据库技术的革新之路

如果说存算分离是坚实的地基,那么新一代数据库就是其上的高性能引擎。行业领先的实践已经证明,当先进的数据库与存算分离架构相结合时,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一些完成核心系统现代化改造的先行金融机构,已经分享了令人振奋的数据:作为在核心系统落地华为“GaussDB+OceanStor Dorado”存算分离的某农商行,其日中交易量的承载能力从100万笔跃升至1500万笔,并发峰值提升至每秒6800笔,为业务的大规模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这一飞跃的背后,是以GaussDB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关键进化:

混合负载支持:现代数据库不再是“偏科生”,而是能够同时高效处理联机交易(OLTP)和实时分析(OLAP)的“全能选手”,为业务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洞察。

架构演进:为了突破单机物理极限,数据库正向多读多写等更先进的分布式架构演进,其事务处理能力已展现出数倍的提升潜力。

原生高可用:新一代数据库原生支持双活、集群等高可用部署模式,与存算分离架构完美契合,共同构建端到端的业务连续性保障。

行业共识:金融数智底座的结构性跃迁

回顾过去五年,中国金融行业的数据库转型经历了从试点探索到体系化建设的快速过渡。

据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211家银行中,分布式数据库实例占比已由2018年的3.9%增至23.8%,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占比已接近50%,部分银行机构甚至达100%。

这背后,折射出金融科技正在进入一个以数智底座为核心的新阶段:底层更稳,数据更活,智能更强。稳态业务可继续采用集中式架构以保证稳定性,敏态业务则向分布式与存算分离迁移,实现敏捷创新。整体而言,金融业的创新能力也将因此实现从“表层创新”到“结构创新”的跃迁。

当下的金融数智化转型,不仅是系统上云、应用智能,更是底座重构的时代。从架构角度看,存算分离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升级,而是为未来十年的金融核心系统奠定新的运行逻辑:数据更自由地流动,系统更弹性地演化,金融创新更具活力和韧性。

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在时间中重塑格局。数据库转型的浪潮,正让中国金融业从跟随者走向引领者,而这,正是金融行业迈向数智时代最坚实的脚步声。

算力落地卡在哪?3大产业趋势下,11月的深圳藏着破局关键

上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