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IBM Cloud Pak:重新定义混合多云的新IT时代


IDC 最近发布的全球云计算 IT 基础设施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云上的 IT 基础设施占比将超过传统数据中心,这意味着以上云代表的新IT架构将超越传统的旧IT架构,成市场的主导者。
 
事实上,围绕着上云这个关键词,市场上的争论一直存在。积极派认为,云可以完全取代IT基础设施,这种进度应该提前;保守派则认为,传统的IT基础设施仍将保持相当的水平,上云的节奏应该后置。
 
无论是积极的一方,还是消极的一方,这种争论的焦点,本质上是企业对IT系统的“新”与“旧”之间的一种权衡。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企业在通过“上云”来获得业务创新的同时,也必然要缜密的思考,未来的IT架构与业务之间的关系。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成为了企业上云路径上的最大的阻力呢?
 
企业上云正面临这四大挑战
 
(1)多云管理的挑战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单纯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已很难满足行业现有业务的需求,企业需要多云环境并存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但企业在走向多云时,也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新的选择。


首先,很多人担心过分依赖于某家云计算提供商的服务,甚至于被锁定;其次,多云环境之下,企业也要面对跨云迁移,在数据一致性、低时延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挑战;第三,横跨多个云平台,多云和多集群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管理难度不断提升,对跨云平台的运维和管理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不可否认多云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企业如何在多云管理上,做到既能“稳定可控”,也能“快速敏捷”?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话题。
 
(2)新技术集成能力的挑战
 
要怎么理解数字化转型,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对新技术与业务创新做结合,所以将云、大数据、IoT、区块链等新的技术融入企业的IT系统,这就是一种新技术的集成。但是,传统系统在设计上不允许外部大容量应用、合作伙伴接口、物联网流量和多云交互对其进行直接访问,成为不利于实现数字转型需求的瓶颈。


一方面,传统的,集中的,系统的集成方法无法应对业务创新的数量和速度,另一方面,架构转型,数据不一致,离散的系统,缺少实时的集成应用与数据集成亟待创新,再有多类云环境、多家供应商共存使得企业很难连接和管理多类云环境和 IT。
 
实际上,我们所谈到的集成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集成”,它代表的是一种灵活的,快速的通过新技术的集成,迅速让IT系统适应业务创新节奏的方式。
 
(3)自动化带来的人机协作模式上的挑战
 
人类与AI共存,协同的工作方式一直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所期待的结果。比如,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来模拟或替代人们进行重复性、低价值、无需人工决策的固定性流程化操作,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很明显,从企业的角度这能够有效优化传统办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间接优化企业劳动资源配置,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
 
但令人遗憾的是,IBM的一项调查发现,仅有12%的企业部署了智能自动化。同时,90%已采用基本流程自动化的组织高管表示他们不具备所需的技能。


但我们相信,未来企业可以通过智能自动化实现业务运营方式的变革。进而,通过改善自动化效率,提供员工工作效率和从非机构化数据中提取信息,来做到降低成本。同时,通过新业务模式的创新,寻找收入增长的新机会和交付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收入。
 
(4)对应用平滑上云和数据安全的顾虑
 
云计算模式在过去十年的成功,已经告诉我们:借助云技术,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数据来源,这不仅包括他们自己的数据来源,还包括合作伙伴、社交、天气及其他各种数据来源,同时还能够使用新方式分析这些来源。然后通过,新算法、机器学习和AI帮助企业获得新的洞察力,使其能够提供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客户体验,同时扩展现有投资的价值。

但企业们更多的顾虑在于:云原生应用及工作负载,可能会需要在部分托管或完全托管的公有云、私有云、专用云中进行重新编码。同时,很多的智能应用,无法通过开放的API接口与现有的系统进行融合。另一方面,在数据层面,如何在多云的环境,更好的利用数据的价值,并通过AI的技术让数据支持应用,同时还要保证所有的这些数据在流动中是安全可靠的。
 
应该说企业对应用和数据的顾虑,往往来自于对“稳定”的诉求高过于对“创新”的需求,而并非他们不想创新,或是畏惧创新。如果能够很好的在“稳定”和“创新之间”给出平衡,企业上云的节奏就会大大的加快。
 
为什么不用一站式的全栈方案解决所有问题?
 
其实,企业在面临以上这些困难的场景都是割裂的,如果说为了解决单纯的一项问题,而做出IT投资的决定,也可能造成更多系统孤岛的出现。

一个最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一个一站式的全栈解决方案来解决所有企业在上云的过程中面对的难题。也许刚刚发布的IBM Cloud Pak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简单地说,IBM Cloud Pak 是业界首个企业级全栈式云解决方案,集成了一个容器平台、容器化的 IBM 中间件和开源组件以及用于开发和管理的公共软件服务,可将开发时间缩短高达84%,并将运营成本降低高达75%。IBM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在多云管理方面,IBM Cloud Pak for Multicloud Management提供了完整的多云管理解决方案。它把全新的云原生能力以预集成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客户,并围绕企业多云环境中的迁移、构建、管理三大难题,让企业可通过一次性构建关键任务应用,就可让应用在所有主流公有云或私有云上的运行,真正让企业从容上云,不惧挑战。
 
其中,既包括了为用户提供基础的运营服务能力,包括日志记录,监控,安全,身份访问管理等。也在容器平台之上,提供了包括应用管理、事件管理、多集群管理、基础架构管理的一系列功能组件与应用。


其次,在集成方面,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作为一款容器化的产品,能够跨多个云实现应用、数据和服务的互联,而且可以在任何内部部署环境或Kubernetes云环境中部署。可以更快、更安全的通过企业级容器化软件解决方案将核心业务应用迁移到任何云端。

它是市场上唯一一款同时支持传统集成样式和新兴集成样式的混合集成平台。具有很多行业领先的功能,包括API集成,应用集成、消息传递、事件流和高速数据传输,最终能够为客户提供统一体验。


第三,在智能自动化方面,IBM 也有Cloud Pak for Automation 这样的预集成的自动化技术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大规模地构建业务应用和自动化服务。它能够通过统一的体验提供市场领先的工作流程、决策、内容和数据捕获功能。借助该平台,企业可以针对基于该平台构建的应用和服务所生成的所有运营数据,构建一个预监管的数据集,进而使得这些数据可供机器学习和AI模型使用。


第四,在应用上云和数据挖掘方面。大量的客户正在通过Cloud Pak for Applications,加速上云的节奏。比如Westpac银行就借助其加速了其核心银行应用的云端迁移,实现了在安全环境中的高效开发,开发速度提升了10倍、成本降低了3倍。同时与IBM的中间件产品结合,IBM让更多的实现了灵活的商业模式转型。


而IBM Cloud Pak for Data作为IBM新一代数据及人工智能平台,通过开放的生态和开源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为企业实现全数据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协同提供了助力。
 
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云服务商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去解决上云过程中的某个问题,但IBM Cloud Pak 预集成了丰富的模块化解决方案,企业只需一次性构建关键任务应用,就可以在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平台、阿里云、IBM云等主流的公有云或私有云上运行。可以帮助企业灵活的解决全部上云的难题。
 
上云就选IBM,为什么不呢?
 
写在最后:
 
对于云计算,IBM并非是“后知后觉”,而是站在了企业用户这一更高的层级去重新思考了“云”到底对企业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我们才看到IBM以创纪录的340亿美元收购了红帽。正是因为红帽的融入,IBM才做到了让软件产品组合转型为云原生。而这种全新云原生能力以预集成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客户,这就是IBM Cloud Pak的由来。
 
不难发现,IBM对云的理解,始终围绕着用户需求,正是有了红帽在基于包括容器、Kubernetes应用的领先技术,以及IBM 在云,在人工智能技术,和软件技术上的优势相结合,企业上云才真正做到了兼顾稳定、敏捷和好用。
 
在新IT轮换的时代交点,IBM Cloud Pak无疑是企业上云最好的一个选择。

了解更多IBM Cloud Pak的详细内容,点击“阅读原文”或直接登录官方入口:
http://ymzs.top/HOyJnd



从此相逢是“冤家”,360正式宣布重返企业安全

上一篇

深信服依旧年轻 因为他没有忘记畅想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