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零漫游”诊疗与“无感”守护:智慧医院效率与体验的极致跃升

当无线网络从一个单纯的“联接”工具,进化为具备“感知”能力的智能设备,会为行业带来什么?

过去,我们谈论Wi-Fi,关心的是速度与覆盖;而今天,最新的Wi-Fi技术已能“看见”空间内的人员活动,“感知”微弱的物理变化。当这种创新性的“通感一体”能力,被应用于最需要精密监护的医疗领域时,一场新的智慧医疗变革便拉开了序幕。

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在商业市场展区,华为数通展示了这两大创新升级:毫米波无感监测,可以进行实时的体征状态信息监测;Wi-Fi 7零漫游网络,为智慧病房筑牢了“零漫游+物联融合”的高品质网络根基。

毫米波感知,开启生命体征监测新范式

生命体征是洞察病情的“窗口”,其连续、精准的监测是保障患者安全、支撑临床决策的基石。然而,传统接触式监测设备,如电极片、连接导线等,不仅会因粘腻、线缆缠绕给患者带来束缚感和不适,还常常因患者移动等因素导致信号中断,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连续监测。

华为的毫米波无感体征监测技术,则彻底颠覆了这一模式。华为联合伙伴浙江智尔,摒弃了传统的接触监测方案,通过毫米波雷达无感采集患者的呼吸、心率等体征数据,再基于华为独家毫米波AI体征算法,即可实时识别患者体征状态,实现全天候、免接触的自动化体征监测。

该方案利用毫米波频段高、波长短、指向性好的物理特性,使其对微小运动的探测精度极高。通过在病房内部署毫米波雷达设备,它能发射并接收电磁波,当患者呼吸或心跳时,胸腹腔会产生毫米乃至亚毫米级的微弱起伏,这些起伏会改变反射波的相位和频率,从而提取到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相关的信息。这些数据信息,通过华为无线设备回传至无线控制器,接着通过华为创新的毫米波体征监测算法将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其转换为更加直观的数据,再将数据上传至医院的应用平台进行可视化呈现,实现对患者7x24小时不间断的“无感守护”。

对于患者来说,毫米波无感监测在摆脱传统电极片和导线束缚、提升舒适度的同时。更关键的是,一旦系统监测到体征异常,会立即发出警报,确保医护团队能第一时间响应。

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的国内领先的“AI+智慧化研究型病房”中,华为毫米波无感体征监测方案成为了“智能哨兵”,以无接触的方式悄然守护患者生命,让医疗关怀由被动变为主动。85岁的患者王先生因慢性病长期卧床,传统监测设备让他夜不能寐。改用毫米波方案后,他说:“这感觉像被空气拥抱,我终于能安稳睡觉了。”

与此同时,华为还推出了另外一种智能体征监测方案。通过将华为Watch D2智能穿戴设备与华为Wi-Fi 7 AP结合,可以提供血氧、体温乃至血糖趋势等更丰富的体征指标监测能力,医院可以对超过10项关键体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确保患者安全,并在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进而实现从“传统护理病房”到“研究型智慧病房”的价值跃升。

Wi-Fi 7零漫游,筑牢智慧医疗网络基石

如果说毫米波监测是智慧守护的“眼睛”,那么一张稳定可靠的无线网络就是支撑所有移动医疗业务的“动脉”。随着移动查房、无线输液监测等应用的普及,传统Wi-Fi网络在医院复杂环境下,移动漫游易丢包掉线的问题始终是难以根治的顽疾。

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Wi-Fi的漫游机制。当终端设备从一个AP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时,需要经历断开、搜索、认证、重联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短暂,但足以导致对网络延迟极度敏感的医疗应用发生中断。

这一痛点在上海浦东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曾频繁上演:医护人员推着查房车移动时,手持PDA和医疗系统时常会因网络切换而掉线;医生调阅高清影像时,漫长的加载等待更是常态。

华为针对医疗场景的痛点,创新性地推出了Wi-Fi 7零漫游网络解决方案。

该方案采用“全网1台虚拟AP”的极简架构,一台高性能的Wi-Fi 7零漫游AP,可以通过射频馈线连接多个天线单元(AU),将信号精准延伸至每个病房。并且不同AP间还可以实现无限扩展,从而实现整个院区共享同一个信道,形成一个统一的、无缝的覆盖区域。终端设备在这个区域内移动时,始终连接在同一个AP上,无需进行任何切换,从根本上消除了漫游过程中的丢包和时延,实现了“零漫游”的极致体验。

此外,Wi-Fi 7技术自身的低延时、广连接、大带宽等特性,也为高清影像调阅等业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部署该方案后,上海浦东医院的医护工作效率提升了至少30%,移动查房和数据传输实现了真正的“无感”切换和零中断。

当“联接”遇上“感知”,驱动智慧医疗变革

强大的Wi-Fi 7零漫游网络不仅是传输数据的可靠高速公路,更凭借其内置的IoT模块和灵活的扩展能力,成为了一个集成的“物联中枢”。其内置双PCIe卡槽、USB口,不仅同时支持PoE out扩展物联网,还兼容多厂商物联生态,使得物联扩展部署更加灵活自由。

正是依托这张统一的网络底座,医院才得以将毫米波无感监测、智能输液、医疗设备资产定位、药物冷链温控等多元化应用无缝集成。一张物理网络即可承载医疗内网、患者外网和物联网三张业务网,实现一次建设、应用随需部署的智慧化演进。

借助物联传感技术支撑丰富的医疗物联网应用,预示着医疗服务的边界正从“院内治疗”向“全场景健康管理”延伸,为健康监测、医学科研、医患服务管理等场景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进一步拓展AI+医疗应用场景,完美契合了“健康中国”战略中“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重塑医疗服务的流程与体验,赋予空间“感知生命”的能力,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正在驱动智慧医疗的新变革。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浙江AI高地崛起的“昇腾密码”

上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