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在乌镇,鲲鹏计算产业的雄心被再次加速

深秋的乌镇,华为和产业伙伴高速推动鲲鹏计算产业的雄心被再一次加速。
在10月20日开幕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华为今年1月发布的鲲鹏920处理器获得了领先科技成果奖。此前,华为麒麟960、昇腾310 AI处理器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获得过该奖项。

华为Cloud & AI产品与服务总裁侯金龙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介绍鲲鹏920处理器及鲲鹏计算产业
但意义或将不同。六年来,因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了乌镇的科技变革,参会者已习惯将它视作一架联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如今,在华为万事俱备,一心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加速落地关键时间节点,这种论断也在不经意间让华为鲲鹏920的获奖变得意义非凡——它联接了万事俱备的顶层产业规划,与产业落地勃兴的未来。

一个全新计算力的世界
参与和了解过今年9月华为全联接大会(HC 2019)的人们,一定会记得华为之于鲲鹏920的雄心壮志。
在那次会议上,华为“一云两翼、双引擎”的产业布局,以及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去构筑开放产业生态的战略规划,让科技生态乃至整个产业界动容——那是一个全新的计算力的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
鲲鹏系列处理器就是那两颗引擎中的一颗。在今年1月正式发布鲲鹏920时,这款华为自主设计的高性能服务器处理器,就因其在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高能效方面的创新突破,震动了业界。9个月后华为鲲鹏920乌镇获奖,评委们一致认可的,也是这些原因:
单核性能的提升源于华为对微架构设计的改进,而在自研Mesh互联Fabric的支持下,单芯片又可以集成最多64个自研核。这些设计最终让这款业界首颗兼容Arm架构的64核数据中心处理器在性能标准评分中超越了主流CPU,并将性能纪录提升了25%。
通过设计优化改变的不止是性能。华为在鲲鹏920处理器设计之初,已经同步开展了芯片封装、单板PCB联合优化设计。这一研发策略让华为最终得以攻克了芯片超大封装的可靠性以及单板可靠性难题。
最终,这一努力帮助鲲鹏920处理器将DDR4的通道数从当前主流的6个通道提升到8通道,内存带宽高出主流芯片60%,这也就保证了鲲鹏920超强算力的高效输出。
同样的设计创新还表现在率先集成PCIe 4.0、CCIX等高速接口,以及集成2个100G RoCE端口等方面,这些创新从不同维度最终帮助鲲鹏920处理器获得了高吞吐的优异表现。
集成度和能效维度的设计创新则为用户带来的直接的投资回报。在此前华为公布的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实践中,通过采用华为鲲鹏920可让每万台服务器每年省电1千万度,碳排放每年减少10,000吨。
根据Gartner报告,全球IT市场规模在2018年是10.4万亿人民币,预计到2023年要增长到12.8万亿人民币;而中国IT市场将预计要从2018年的7000亿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1.1万亿人民币。如此规模增长下,华为鲲鹏920处理器能效表现的市场价值空间将极具想象力。

一切归于必然
IT应用上规模的政企用户显然喜好这个价值空间,而且和大多数用户一样,它们欢迎更多的选项。
政府、金融、运营商、电力、互联网行业用户很快就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完成了对鲲鹏处理器的规模验证。
生态级产品在主流应用场景中的表现,通常会加速生态闭环的向外扩张。在那些行业用户和ISV共同进行的解决方案孵化中,首批生态协作的扩张成果也同步见诸市场。
这些场景涵盖了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原生应用和云服务等。
以大数据场景为例,华为提供的、经验证的数据显示,鲲鹏处理器性能平均比通用CPU高30%以上。对于用户而言,这就意味着可以采用更少的设备提供同等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最终实现TCO的降低。
因兼容ARM架构,与移动APP天然同构,鲲鹏处理器表现出了独树一帜的“基因”优势。对于蓬勃发展的原生应用场景用户而言,这种优势意味着可将移动APP无缝迁移到云上运行,性能零损失且不需要二次开发。
今年9月,绿色计算产业联盟、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谋科技(中国)、IDC、华为以及产业伙伴共同发布了《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该份《白皮书》中特别强调了鲲鹏处理器的这一优势。
IDC也在预测中称,未来计算产业发展方向必然是多种计算架构共存,云服务的普及将会加速这一进程。
正如IDC所预见的鲲鹏处理器与云计算的紧密关联性,在此前9月召开的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云发布了69款基于鲲鹏处理器的云服务。
就目前应用场景拓展而言,鲲鹏处理器的突出优势主要集中表现在了无缝迁移、性能提升和TCO的降低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鲲鹏处理器能如此快速在市场中打开局面,除生态信心助力,华为“自己生产的降落伞自己先跳”的习惯“功不可没”。
华为数据显示,华为目前已部署超过10万台鲲鹏与昇腾设备,覆盖了从研发、生产、办公、交付到销售的全业务场景。

鲲鹏计算产业未来可期
尽管产业进程推进顺利,但鲲鹏处理器仍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把乌镇获奖视作联接鲲鹏920处理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这一点。
华为历经15年,目前投入超过2万名工程师,形成了以“鲲鹏+昇腾”为核心的基础芯片族。对于整个计算产业而言,这只是完成了产业生态的新莺初啼。鲲鹏计算产业要在IDC所预测的那种必然性中充当主角,还需要持续的技术、资源和生态投入,乌镇获奖只不过是迈出那一小步时留下的足印,但这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产业发展的雄心。
这一小步值得纪念,更重要的原因在于1个月前,华为刚刚明晰了自身在鲲鹏计算产业的定位,并制定完成了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去构筑开放产业生态的战略规划。
这些内容中的一部分在那份《白皮书》和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的讲演中清晰可见——面向万亿级的市场空间,生态伙伴和用户都不应该忽略这些内容:
华为将聚焦计算架构创新,处理器的研发,以及华为云云服务;开放硬件,优先支持合作伙伴发展服务器和PC等计算产品;开源操作系统、数据库和AI计算框架,使能伙伴发展自己品牌的产品。
在这一系列明确的定位之上,华为同样承诺不做应用,同时将免费支持主流应用和软件的迁移适配——对于一个新生产业生态的发展而言,华为再一次展示了它顶层设计的视野与能力。
目前,基于鲲鹏处理器的产品及发展计划已经写上了计算产业的日程,这就包括了GaussDB数据库和服务器操作系统EulerOS的开源,它们的开源版本分别为openGauss和openEuler。
此外,生态伙伴和用户可能会关心的相关产品还有华为云鲲鹏云服务、鲲鹏主板、TaiShan服务器、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智能全闪存,以及鲲鹏开发套件等。
目前,在这些产业规划之上,华为与生态合作伙伴已经在多地落地了鲲鹏产业生态基地。在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成都、宁波、厦门、长沙、江苏等地区,生态伙伴已经围绕平台搭建、人才培养、应用示范等领域全面开展合作。
“鲲鹏展翅正此时,扶摇直上九万里”,持续技术创新、完善战略路径、开放生态建设正顺势展开,鲲鹏计算产业未来可期。🖋






IDC《2019容器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白皮书》:让企业从“容”上云

上一篇

加班熬夜换不来“岁月静好”,运维人如何从焦虑中走出来?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