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阿里云的“真心话大冒险”

第一次在上海、第二次在杭州,这一次是在广州。这是,阿里云的第三次“真心话大冒险”。

孙一晖,伯俊软件董事长。他客串主持人,但这并不是明星访谈节目。代表阿里云的8000家合作伙伴,孙一晖提出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理解“客户第一”;如何推进联合解决方案商业落地?如何明确阿里云的业务边界?

与孙一晖“面对面”的是沈涛、郭继军、马劲,他们分别负责阿里云的生态合作、市场营销、解决方案团队,这代表了阿里云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不同交集。没有客人式的寒暄,“真心话大冒险”已经开始。孙一晖所有坦率的提问,都得到他们坦率的回答,而且越发深入细节。

阿里云的“真心话大冒险”

为什么是“客户第一”?

上述情景,出现在“2019阿里云峰会·广东”的“巅峰实话”环节。此前咨询机构B.P商业伙伴,面向国内数百家阿里云合作伙伴进行调研,并由此收集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这其中既涉及解决方案、项目交付等聚焦问题,也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基因和性格等宏观问题。

言归正传。3个月前,阿里巴巴集团刷新了其价值观: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表达了阿里云与世界相处的态度,但在此价值观中,并没有出现合作伙伴的位置,这也是本次“巅峰实话”中,首先被抛出的问题。

沈涛,阿里云智能副总裁、全球生态事业部总经理,他的回答始终没有外交辞令:“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为股东带来回报。而阿里云坚持“客户第一”,其中既包括最终客户,也包括合作伙伴。

“阿里云始终在提升客户应用体验,也始终在提升合作伙伴的应用体验。”沈涛说:“阿里云会老实实地做好数字化转型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合作伙伴则可提供行业最佳实践。双方联合推出行业解决方案,共同部署交付,共同为最终用户提供价值。”

阿里云的“真心话大冒险”

▲阿里云智能副总裁、全球生态事业部总经理沈涛

“被集成”的背后细节

话题由此展开。“客户第一”也可理解为“合作伙伴第一”,而与此相关的问题,还包括“被集成”战略。9个月前,阿里云正式明确“被集成”战略,没人怀疑这是其“真心话”,只不过“被集成”涉及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说明。

在技术架构层面,“被集成”可延伸为底座式“被集成”、中台式“被集成”、入口式“被集成”,以及联合解决方案;而在业务市场层面,“被集成”又涉及云服务定价、市场营销,以及项目交付方式等诸多方面。

上述问题,即是阿里云现阶段的“必答题”。当然,其回答方式也颇有“抢答题”的节奏。目前,阿里云已经触达800余家行业ISV,共同形成300多个联合解决方案。其中,100个解决方案已经商业落地,而80多个解决方案,正在生态体系中进行复制推广。

可以看出,从阿里云与ISV建立合作,到形成联合解决方案,再到方案落地和复制,阿里云一年完成四步走,快速推进着“被集成”战略。“而且,阿里云还在持续加速,早在年初,即已制定形成全链路合作计划。目前,‘百万计划’已经推出。”

郭继军,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市场策略与营销部总经理,他所说的“百万计划”,是专门面向联合解决方案市场推广策略。针对单个联合解决方案,阿里云投入最高 100万元专项市场资金,帮助100家联合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实现年销售额过亿元。

阿里云的“真心话大冒险”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市场策略与营销部总经理 郭继军

阿里云品牌背书

延展此话题。其实,推出“百万计划”,以及全链路式合作计划,也只是联合解决方案迅速落地的原因之一。此外,阿里云开放了另一扇窗子,也颇为吸引合作伙伴。

世界上有两件事最为困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在云计算市场也有最困难的两件事:一是将自己的基因融入合作伙伴的思想,二是将合作伙伴的能力融入自身的服务。

当然,此既是难题,也是优势。阿里云是一家具有典型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思维的云服务商,通过向生态伙伴释放共享品牌影响力,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基因,植入企业级生态,其可帮助传统ICT合作伙伴,建设云原生能力,形成敏捷开发、Devops部署、快速应变的发展模式。

同时,阿里云又巧妙地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生态建设。将ICT技术生态与互联网营销生态、金融服务生态相融合,延展了生态的边界,而更广阔的生态体系,也将带动更为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创新。这也侧面解释了阿里云“一年完成四步走”,快速推进联合解决方案商业落地的原因。

举例说明,伯俊软件是国内最大的零售行业IT方案商,国内30余万台POS机,已经植入了伯俊软件的能力。在与阿里云合作之后,双方已共同形成7个联合解决方案,并逐步完成商业落地和复制。

“阿里云的品牌背书,可帮助合作伙伴更快建立客户信任度,也大幅度缩短销售周期。”上海伯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一晖,对“技术融合+商业落地”的模式颇为认同,“但项目交付过程中,合作伙伴是否也可承担更多责任?”

阿里云的业务边界

孙一晖的提问,又是一个边界问题,而且从技术边界,延伸到业务边界。或者说,合作伙伴关心技术边界,是在观察阿里云的战略耐性,而其关注业务边界,则在考察阿里云的战略执行力。

对此问题的回答,阿里云有理有据,有明确的态度,也有清晰方法论。其实,中国云计算市场刚刚跨过千亿元规模,但市场渗透率也只有5%~7%。而进一步提升渗透率,再造“下一个千亿元市场”,唯有依靠合作伙伴。

“依靠合作伙伴,并充分发挥合作伙伴能力是必然选择。”马劲,阿里云智能副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管理部总经理。他刚从印度回国,此行的目的就是为联合解决方案的海外拓展“站台”讲解。

“在联合解决方案市场拓展阶段,阿里云可帮助合作伙伴完成概念导入,并提供咨询服务,”马劲对边界的理解,极其符合生态的共同利益:“但在解决方案复制阶段,阿里云一定会坚守并专注于,自身的技术边界、业务边界。”

当然,联合解决方案拓展,以及项目交付,也只是对边界的一种理解。甚至可以说,这是以传统ICT视角,对云计算市场的理解。其实,真正的云计算思维,交付的不是产品和解决方案,而是服务和价值。

由此,观察阿里云所提供的生态合作模式,其可以是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平台+生态”,也可以是基于业务中台、数字中台的“中台+生态”,还可以是基于支付宝、钉钉的“入口+生态”。

在上述模式中,项目交付的概念已经被淡化,也已经无所谓业务“边界”。合作伙伴因其展现的运营服务价值,而始终与客户保持高度的黏性。当然,此时阿里云也将退居幕后。不过,这或许就是其期待中的状态,这或许也就是阿里云期待的生态合作模式。因为云计算的未来,不仅属于阿里云,更属于中国数以万家的合作伙伴。

深圳的眼光

上一篇

​联通大数据:数字政府的坚守与耐心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