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三十五载岁月如歌,华为靠什么轻盈舞动面向未来?

三十五载岁月如歌,对于今天“大象”般体量的华为而言,如何继续做一个舞者?“抬头看天,低头走路”,这是华为保持动作轻捷面向未来的选择。

探索“巴斯德象限”创新,靠近前端基础研究,重构基础理论、重构架构、重构软件,华为不断“抬头看天”探寻未来发展方向;看清方向,华为又坚定“低头走路”满足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诉求,通过持续强化创新能力,以一支“军团”队伍服务好一个行业等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

一方面以超前的眼光看向未来,另一方面脚踏实地走向未来,再一方面以人才驱动共创未来,这即是华为轻盈舞动的秘诀。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

创新要持续

似乎每一个企业都时常谈及创新,尤其对于后来者而言,这是向上突破的法门。但对于一家大型企业而言,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往往转身不及,但华为是例外。

关键原因在于创新,且持续地创新。近几年来,即便面临经营上的困难,但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从2013年研发投入占比营收规模13.2%,一路走到2021年的收入占比22.4%。研发投入不受利润约束,华为将创新的基因刻进了骨子里。

在联接领域,定义5.5G和F5.5G产业愿景,实现10Gbps无处不在;在计算领域,重新定义节点、基础软件及数据中心级系统架构,实现性能倍增;在云上,打造数字内容生产线MetaStudio,调用百万核渲染资源;在终端,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全场景智慧化体验……在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HAS 2022)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介绍了华为当下正在进行的产业创新方向。

当然,这些创新一定是为了客户创造价值。以MetaStudio举例,充分调用华为云上百万核的渲染资源,过去一部90分钟的3D电影,渲染需要6个月时间,使用MetaStudio只需要2周时间就可以完成。更进一步,MetaStudio将影视制作的剪辑、建模、合成等全流程都搬到了云上,让影视创作者可以无缝的异地协作、大幅提升制作效率,一部电影大片的内容制作周期,可以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

创新立足当下,更着眼于未来。如果说以上谈及的联接创新、计算创新、云服务创新、终端创新等是围绕当前客户需求展开的,那么,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博士所提及的4大科学假设与商业愿景、“巴斯德象限”创新探索、以及提炼出面向未来可以重点考虑的两个基础科学问题和8个前沿技术挑战,则彰显了华为的未来洞见。

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博士

“我们现在对于未来的所有想象可能都是保守的,我们只有大胆提出假设、大胆提出愿景,敢于打破既有理论与技术瓶颈的条条框框,才能大踏步前行。”周红说。

那么,究竟要怎样打破条条框框?

基础研究有耐心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先来看“框”是什么?通信领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和香农定律、计算领域的可计算性理论和冯·诺依曼架构、半导体领域的摩尔定律……这些经典理论和技术为人所熟知,但同时又诞生于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在全球数字化超越“十年百倍”发展的预期下,基于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遇到瓶颈。

所以,要有新的假设和愿景来牵引突破。在此方面,华为的行动是敢于向前端基础研究寻求答案。

其一,拓展认知的边界。光子黑洞、光声子、声声子……仅听这些名字就足够烧脑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华为希望与产业界、学术界一起探索,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应用突破。例如通过计算预测物质的特性,2017年,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了超硬五硼化钨的结构,解决了困扰科学界近60年的难题;2019年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了十氢化钍在85万个大气压的情况下,具有惊人的高温超导性,临界温度达到-112摄氏度。有了更好的计算化学,有望发现或者发明更好的催化剂、化学药、生物药与疫苗。

其二,拓展感知极限。周红认为,在这方面我们要向生物界学习,例如在视觉上,有些蜘蛛眼睛在物体轮廓和运动计算上远远超越了人眼,在嗅觉上,狗鼻子分辨气味的能力超过人类1000倍。所以在感知方面,人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发展新的神经系统脑机接口、肌机接口,更好地与机器协同;发展虚实融合数字世界新的体验,如3D显示和虚拟触觉,以帮助在数字世界中“看得真、摸得实”。

其三,探索新的计算模式与实现方式。例如,在通信上,能不能从传统的线性傅里叶变换拓展到非线性逆散射变换,以更好地匹配未来的应用?在AI上,能不能进一步发展出数理逻辑计算模式、几何流形计算模式、博弈计算模式等?在矩阵计算中,探索计算复杂度更低的先进算法,周红指出,几个月前我们的数学家发明了一个更新的算法,将复杂度下降到n的2.28次方,这意味着对n=100万来说,计算复杂度将能进一步下降约45%。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有必要发展适应性与高效性计算模式,创造新架构与新部件,而不要受限于传统的可计算性理论、以及冯·诺依曼架构。

其四,突破香农定律的假设,在更大的时空中探索信息通信。例如,在理论上,如果我们假设这个世界是有先验知识、有记忆的,就可能跳出香农1/2/3定律的限制。在工程上,一个量子级联激光器可以同时产生几百个波长,实现上百T的流量;未来如果我们能做出高重频阿秒激光器,甚至可能产生百万T的流量。这些技术如果能嫁接到无线和光领域,是不是可以成千上万倍提升通信性能?

当然,这些假设不是为了漫无目的的仰望星空,而是更好地绘制蓝图,从科学假设打通商业愿景,就可以获取商业、客户和用户的创新,创造价值。对此,华为的选择是敢于向前端基础研究寻求答案,其希望与伙伴一起探索“巴斯德象限”创新,既拓展科学认知,又创造应用价值。

有人说,基础科研是一条孤独的赛道,需要一颗强大的“心”,那么,这颗心必然是耐心。“越靠近前端假设、愿景和基础科学,就越需要耐心。”作为一名华为科学家,周红保持了这颗耐心。

靠人才,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用耐心探究基础科学,华为的又一长久行动是人才战略。胡厚崑指出,“在华为,谈到创新,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顶尖人才。我们希望用世界级的难题,吸引世界级的人才,来共同迎接挑战,推动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几日前,华为再次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的消息刷了屏,显然,华为的目的是提供世界上最难的课题、强大的平台以及足够的资源,支持天才们去探索。

所以,人才战略是华为保持舞动的内核,是华为的长期事业。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伴随华为成长的核心,无论是抬头看天还是低头走路,均离不开人才引领。在分析师大会上,胡厚崑反复提及华为创新能力,显然在此背后,人才是驱动华为持续创新的源泉。

进一步地,面向未来打破瓶颈与条条框框,更有赖于人才“拖着世界往前走”,去破解世界级难题。

就像周红所提出的面向未来的十大难题和挑战:机器如何认知世界,能不能建立适合机器理解世界的模型?如何理解人的生理学模型,尤其人体八大子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人的意图和智能?在人机接口上如何发展新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例如脑机和肌机接口、3D显示、虚拟触觉、嗅觉、味觉等等……,它们涉及基础科学以及系统工程、软硬件等前沿技术挑战,有待全球优秀人才去攻克,用众智与合力创造未来!

毫无保留吸纳人才,为人才提供舞台,华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持续奠定人才基石,不断探索未知。

IPv6+,造无处不在的智能IP联接

上一篇

奇安信专家团亮相第九届首都网络安全日 分享冬奥保障“零事故”经验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